《泰坦尼克号》自1997年首映以来,热度始终未减,吸引了无数年轻男女心驰神往。许多人幻想自己能像电影中的露丝那样,被英俊潇洒的杰克所呵护,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被他救下。然而,电影毕竟是艺术加工的产物,导演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浓缩成了一部浪漫爱情片。现实中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惊悚灾难,牵涉到上千条宝贵生命的消逝。面对大自然的无情力量,人类显得极为渺小。即使这艘凝聚了近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精华、拥有钢筋铁骨的海上巨无霸,也无法抵挡冰冷海水的吞噬,最终在刹那间陨落。
自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至今,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。实际上,早在1985年,海上巡逻队就定位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具体位置。许多人满怀期待,希望这艘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巨轮能重现天日。当地政府也曾就打捞计划进行多次筹备和讨论,但考古学家们坚决反对,“这艘船绝对不能碰!”的结论成为了众人的共识。
在泰坦尼克号启航前,没有人会担心这艘船会遭遇什么意外。因为根据造船厂的介绍,这艘船身采用了当时最坚固的钢材,每一块钢板都由数颗专门定制的铆钉牢牢连接。除非遭遇飞机轰炸或炮击,否则它永远不会沉没,是当时无可匹敌的巨舰。很多人甚至误以为,这艘船之所以沉没,是因为长时间航行导致年久失修,船体出现了些小问题,才最终演变成不可挽回的大灾难。
展开剩余86%事实上,撞上冰山的这次倒霉旅程,不仅是泰坦尼克号的终点,更是它的首次正式航行。简而言之,这趟悲剧发生在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上。正因为是首次出海,当天才吸引了大量乘客,虽然分为三等舱,但能够买得起船票的人,至少经济条件都不错。
看过电影开头的人都知道,无论如何站在船边,都无法一眼看清这艘庞然大物的全貌。如果站在船头甲板上,背靠着杰克拥抱露丝,向后望去,层层叠叠的船舱楼房金碧辉煌,船顶的烟囱一根接一根,气势雄壮威武。倘若此时响起清脆响亮的船笛声,仿佛整个世界都环绕在身边。然而,船上的人们才刚刚开始享受这段旅程,4月14日晚,泰坦尼克号便毫无预警地撞上了冰山,准确说,是与冰山擦肩而过。
驾驶舱的舵手眼看船头即将撞上冰山的尖角,急忙猛打舵盘试图避开。但懂物理的人都知道,质量越大惯性越大,更何况这艘庞然巨船。虽然船头暂时躲过一劫,但侧面还是被冰山划开一道长长的裂口。霎时间,海水从多个破口涌入船舱,正在歌舞升平的乘客们才被剧烈摇晃惊醒。无论老少贫富,第一反应都是——逃命!
但死神的镰刀早已挥下,逃脱的机会极其渺茫。短短十几分钟内,几十米高的巨轮大部分淹没在冰冷海水中。许多人疯似地堆积在少量露出水面的船体部分等死,更多人只能跳入刺骨寒冷的海水中拼命挣扎。幸运的是,附近的船只伸出援手,但救援力量毕竟有限。满载2227人的泰坦尼克号,仅有700多人幸存,超过1000名乘客与这艘“永不沉没的巨轮”一同葬身大西洋。
泰坦尼克号沉没后,这艘奥林匹克级邮轮彻底消失在海面。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,当地政府无法在海底进行搜寻,只能期盼残骸浮出水面以确定具体位置。这一等就是73年,直到1985年,才在海面发现了一块不起眼的残骸碎片。尽管多年过去,绝大多数亲历者和相关人员早已不在人世,泰坦尼克号事件仍持续受到广泛关注。
值得注意的是,消息传出后,首批介入的并非政府机构,而是民间打捞团队。这些资本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,迅速意识到泰坦尼克号具有巨大的历史和经济价值。稍加炒作,相关物品便可卖出高价。事实印证了他们的判断,最早打捞上来的残骸经过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发酵,其中一块碎片在黑市拍出了十几万美元的天价。
随之而来的,是围绕泰坦尼克号的各种商业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主题观光、旅游和寻宝活动层出不穷,资本家们大赚特赚,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。然而,商业利益的驱动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无所顾忌,破坏泰坦尼克号遗址的行为日益严重。
眼见这座沉淀近百年的海底巨物不断被贪婪蚕食,政府终于响应民众呼声,出台保护政策,严禁各种利用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活动,并将打捞计划提上议程。但当各方力量正准备大展拳脚时,考古专家却泼了一盆冷水。他们无奈表示,泰坦尼克号“碰都不可以碰”,因为任何打捞行为都会对船体造成致命破坏,使其宝贵的历史价值荡然无存。
那么,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不能被打捞呢?原因有以下几点:
第一,打捞难度极大。泰坦尼克号重达四万五千吨,相当于五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。且沉船时,船身并非静止躺在海底,而是以高速扎入海床,沉没深度达二十多米。准确来说,打捞任务不是“捞起”,而是“拔起”巨轮。而这艘长达数百米的庞然大物,在当时没有任何合适的打捞设备。
第二,打捞成本高昂。缺乏现成设备,需要定制巨型打捞机器,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。仅为一次打捞打造专用机器显然不划算。此外,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浸泡七十多年,船体被各种海洋微生物严重腐蚀,一旦机械作业,很可能碎成无数碎片。届时不仅要收集碎片,还要耗费大量人力进行拼接修复,成本难以估量。
第三,打捞价值有限。初期打捞更多是为了救援幸存者和调查事故真相,但如今打捞意义更多是出于情怀。长期海底浸泡已使船体严重破损,潜水员拍摄的最新照片显示,整艘船覆盖厚厚的海洋生物,已经成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。强行打捞将彻底破坏这一生态,也会大大降低其文物价值。沉于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反而更能完整保存其历史意义。
第四,打捞风险极大。所有打捞行动都需潜水员深入复杂且水压极大的海底残骸,寻找合适受力点。沉船体积庞大,结构模糊复杂,潜水员生命安全难以保障。为了打捞一艘废船而付出生命代价,显然不值得。
第五,反对声音强烈。最初,泰坦尼克号的价值多来自资本家的炒作。一块残骸拍出十几万美元,一封幸存者信件卖出二十万美元。资本家们利用媒体舆论施压政府,为商业开发铺路。但打捞耗费的是纳税人的钱。八十年代欧洲经济低迷,民众为生计奔波,政府将资金投入巨额打捞项目,难免遭到非议。文物专家的持续反对也加强了民众对不打捞的支持。
综合各方面因素,最终当地政府决定放弃泰坦尼克号的打捞计划。水下探索公司勘察显示,泰坦尼克号现存船体仅剩三分之一,大部分已经严重腐蚀氧化。按现有腐蚀速度,如果不加保护,预计到2030年前后将彻底消失于海底。
虽然让这艘当年代表最先进造船技术的巨轮回归地面令人激动,但或许让它静静地安眠于深海,诉说那段惨烈历史,才是它最好的归宿。从“永不沉没”的钢铁巨兽,到如今无法打捞的海底遗骸,泰坦尼克号不仅展示了人类科技的辉煌,也深刻提醒我们,人类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依旧渺小如蚂蚁。只要触怒自然,最终迎来的必是毁灭。
趁着泰坦尼克号仍存在,科研机构正积极组织探索队伍,努力以最小的成本提取更多信息和价值。而这艘传奇巨轮,也将继续沉眠于大海,直至最终化为海底的一部分,永远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永恒符号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基础知识,股指配资股市有哪些,配资公司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